【內容提要】國際石油價格暴跌,沖擊世界政經格局,對中國石油企業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利于下游用戶降低成本及石油儲備,另一方面沖擊石油企業的經濟效益。中國石油企業由于“大而全”的企業結構,產業鏈較長,包括勘探、鉆井、設備和鋼管制造等產業,管理成本高于西方發達國家石油企業。降低成本的出路在于體制改革。
“環球時報”2020年3月13日,李志傳學者的文章“該趁油價暴跌加強石油儲備”,這是一篇好文章,好就好在還指出了石油行業的根本發展方向“應進一步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該文中還指出了繼續擴大在管輸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筆者就這些方面補充一點淺見。
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要達到16.9萬公里,其中天然氣管道為10.4萬公里。對照上述規劃,目前尚存在差距。例如2018年,我國天然氣管道里程約7.6萬公里,與規劃指標為10.4萬公里還差2.8萬公里,這意味著2019~2020年期間平均每年要完成1.4萬公里。但僅以中石油行業管道施工年產能約0.8萬公里,因此管道建設的任務很艱巨。又按天然氣“十三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國內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達3600億立方米,但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2800億立方米,2019年增至3100億立方米,距離2020年目標值還缺口500億立方米。
再從全球的視角來看,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目前中國油氣管道密度和運輸能力與發達國家的管網相比,存在較大的短板。從管網長度與密度來看,2018年我國天然氣長距離運輸管道里程7.6萬公里,管道密度7.9米每平方公里,而美國93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天然氣管線長度已經超過50萬公里,管線密度超過53.4米每平方公里,是中國天然氣管道長度和管線密度的6倍以上。
從運輸效率來看,與先進國家的管網相比,也存在較大的短板。例如俄羅斯長輸天然氣管道直徑1420毫米,壓力12兆帕時輸氣量為每年580億立方米,而我國相同技術參數的長輸天然氣管道輸氣量為每年380億立方米。
從建設速度來看,即使按國內的要求來衡量,也是比較慢。2015年-2018年間我國天然氣管網里程平均增速為5.9%,與“十三五”規劃每年增速10.2%的目標存在較大的差距。如果與國外先進國家的管網建設速度相比,也存在較大的短板。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在俄方一側建設工程起止時間是2014年9月至2019年12月,總長3968公里,途經荒涼的西伯利亞,技術和管理上難度很大;中方一側建設工程起止時間是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建設長度為黑河-長嶺(北段)干線,長度728公里。簡言之,俄方用5年時間建設中俄東線本國境內天然氣管線長度約4000公里,中方用了4年時間建設中俄東線本國境內天然氣管線長度還不足1000公里。原因是什么呢?從技術上來看,中方首次建大直徑、高壓輸氣管道在嚴寒的東北邊境(氣溫最低零下45度),需要先建試驗段,更多側重于試驗摸索及試驗數據的積累;因而建設速度放慢了;而俄方有建大直徑高壓輸氣管道在嚴寒環境(氣溫最低零下62度)的制管及施工經驗,故不存在技術障礙;因而不影響進度。從管理上來看,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在俄境內全線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實施,動員人力達1萬人,動用設備4500臺,畢其功于一役;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在中國境內全線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實施。中石油管道由6家公司運營,按地區布局,其中有“管道分公司”,運營管道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華東以及華中地區,負責運營國內東北能源通道。因此,中俄東線在中國境內“黑河-上?!碧烊粴夤芫€總長5111公里,其中新建3311公里,均在中石油所屬“管道分公司”運營范疇之內?!昂诤?上?!碧烊粴夤艿佬陆ü芫€按北、中、南三段(黑河-長嶺、長嶺-永清、永清-上海)分期建設,2019年12月2日北段已建成投產,預計2024年全線建成投產。而在上述地區,還有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布局運營的油氣管道公司??梢?,在中國國土上,中石油、中石化管網布局縱橫交錯,相互重疊。這就反映了體制上在我國石油天然氣發展過程中各自為政,輸送環節集中度不高和效率較低,建設力量分散的弱點。因此,管網布局結構急需合理調整,管網現有體制機制不適應當前發展和不能滿足國內實際需求,管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國家管網公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于2019年12月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將石油天然氣管網從石油企業剝離出來,這次石油體制改革的意義很深遠。從石油天然氣管網來看,實現管輸與銷售分開,形成“X+1+X”的油氣市場體系,推動管輸環節公平開放,實現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供應,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同時在基礎設施上減少重復投資和管理資源的浪費。
對石油企業來看,將管網被剝離后,沒有管輸環節,就可以專注于主營業務——生產、增產和擴產油氣產品。目前國際石油價格暴跌,油價比礦泉水還便宜,那么,作為世界第一石油進口國,中國又會在石油價格中迎來哪些機遇與挑戰?人們普遍看到:油價降低的進口成本會順著產業鏈向中下游傳導,在不同程度上惠及各類企業和最終消費者;同時,國際油價下跌正是擴大石油儲備的時機。人們還要深層次看到油價降到30美元/桶以下,對中國石油企業產生很大的壓力,因為這個價格低于中國石油企業的成本。我國石油企業與美國石油企業保持盈利所需的價格大致相似,不低于每桶40美元。美國頁巖氣優質油田的盈虧平衡價格可能低于每桶25美元,其優勢有兩個方面:一是生產成本較低。油氣層較淺,在埋深1000米-2000米左右,較易于開采;二是管理成本較低。美國石油企業的產業鏈較短,只是專注于主業即生產油氣。石油企業與勘探、鉆井、設備和鋼管制造等產業是以市場為紐帶維系的,是技術服務關系。而中國石油企業成本較高,一是油氣層較深,在埋深2000米以上,一般埋深3000米-4000米,最深達8000米,抽采不容易,生產成本較高;二是企業管理鏈長,石油企業“大而全”,還包括勘探、鉆井、設備和鋼管制造等產業,管理成本較高。過去中國鋼鐵企業也是“大而全”,有機械制造、有建筑建設、有施工安裝等輔助產業,后來都將這些輔業全部獨立出去了,鋼鐵企業與這些產業只是市場關系。因而,縮短了產業鏈,降低了管理成本。鋼鐵企業的體制改革——強化主業,分離輔業的措施可以給石油企業的進一步改革作參考。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高級研究主管瞿新榮認為:“應當警惕低油價對我國能源自給自主技術進步的影響。對我國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提升油氣的開采效率和技術,不應受外界太大影響?!边€有專家認為,低油價會使中國新能源產業有可能受到較大沖擊。
即使石油價格戰結束了,低油價在未來還可能會長期存在。這是因為,隨著電動汽車逐步普及,氫燃料汽車也在發展,人類對于化石能源的需求將呈現下降趨勢。因此,中國的石油企業要降低成本。由于油田自然條件較差(如油氣層埋深度較深等)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但是,企業管理鏈太長的結構可以縮短,管理成本降低的空間還是大有可為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發展的潛能在哪里呢?就是制度潛能——靠供給側改革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